调神摄生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心理卫生,是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和形体健康的重要原则和方法。中医学对此历来十分重视,认为调神摄生对于增强人体健康以及益寿延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调神摄生的具体措施主要有:
清静养神
“清静”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,这是调神摄生的主要方法。调神摄生,首贵静养,这种思想,源于古代道家学说。《庄子·刻意》说:“平易恬惔,则忧患不能入,邪气不能袭。”《内经》则更明确指出:“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”又说:“清静则肉腠闭拒,虽有大风苛毒,弗之能害。”可见思想上宁静无虑,不仅使精气内藏,意志平和,还能使人体正气充盈,肌腠固密,即使有很强的致病因素作用,也不能侵害人体。体现了精神宁静在抵御外邪,预防疾病中的作用。
保持思想“清静”的重要方法是凝神敛思。《医钞类编》说:“养心则神凝,神凝则气聚,气聚则神全。若日逐攘扰烦,神不守舍,则易于衰老。”凝神敛思,精神静谧,不仅有利于工作和学习,而且可以排除杂念,驱逐烦扰,使机体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。反之,“多思则神殆,多念则志散,多欲则志昏,多事则形劳……”(《千金要方·道林养性》)“百忧感其心,万事劳其形,有动乎中,必摇其精。”(欧阳修《阳声赋》)
静心养神必须减少名利欲望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认为:“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,气从以顺,各从其敛,皆得所愿”,就可“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”。如果一个人斤斤计较,患得患失,孜孜汲汲,惟名利是务,久而久之,必会损伤心神,影响健康。
同时,休息时闭目养神亦有利心静神凝。《类经·摄生类》云:“目者,精神之所注也,心神既朴,则嗜欲不能劳其目,目视不妄,则淫邪焉能惑其心。”又说:“心能役神,神亦役心,眼者神游之宅,神游于眼而役于心,心欲求静,必先制眼,抑之于眼,使归于心,则心静而神亦静矣。”在现实生活中,许多思虑妄念均是通过眼的视觉而产生的。因此制眼与保持心神宁静,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如在精神紧张,情绪激动,心身疲劳的情况下闭目静养片刻,能使人心平气和,思绪静谧,坦然舒畅,从而达到养精蓄锐,振奋精神的目的。
适时调神
适时调神就是根据一年四季,一日四时中阴阳之气的变化,有意识地采取相应的调摄保养方式,以利健康的养生方法。中医从天人整体观出发,认为人体身心健康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,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说:“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也,死生之本也,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。”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也说:“从其气则和,违其气则病。”所以,养生保健,祛病延年,必须取法自然,适应自然。
适应自然规律以调神的基本精神,是根据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时气候来调摄保养精神意志。因为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神志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,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认为春“在志为怒”,夏“在志为喜”,长夏“在志为思”,秋“在志为忧”,冬“在志为恐”。就是说机体的情志变化,会因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。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专门讨论了如何适时调神的问题,指出:“春三月……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(披)发缓形,以使志生”;“夏三月……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”;“秋三月……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”;“冬三月……早卧早起……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”。这里提出了四时不同的调神方法:春天万物复苏,生气勃勃,人的情志也要与生长之机相适应,意气风发,舒展条达;夏天万物茂盛,开花结实,人的情志应充沛饱满,处于外向状态;秋天万物平定,肃杀之气降临,人的情志也应随之收敛,安定平静;冬天万物闭藏,寒气笼罩,人的情志更应处于内向状态,伏藏而不外露。显然,“以使志生”,“使志毋怒”,“使志安宁”,“使志若伏若匿”等,都是调神的关键。
此外,还有根据每日时间的顺序而调理精神及生活起居的措施。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说:“阳气者,一日而主外,平旦人气生,日中而阳气隆,日西而阳气已虚,气门乃闭,是故暮而收拒,无扰筋骨,无见雾露,反此三时,形乃困薄。”一日四时,人体阳气随之而有出入盛衰之别。一日之中,阳气的这种弯化与四时生、长、收、藏的规律是相符的。因此,每日调神的方法与四时调摄一样,应以阴阳的变化作指导,早上及上午阳气旺盛,故人的精神宜振奋向外,朝气蓬勃;暮晚阴气旺盛,阳气收敛,则人宜休整、静息。
气功练神
气功是一种防病治病、强身延年的好方法。气功能够养神。清代潘
所辑《内功图说·十二段锦总诀》注曰:“盘腿而坐,紧闭双目,冥亡心中杂念……静思者,静息思虑而存神也。”气功主要是通过排除杂念,意守丹田和入静的方法,由意念引导“内气”,使之按正常经络循行路线循环,以调整阴阳,更新气血,保全真气,养神练神,达到强身保健、祛病延年的目的。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谓:“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寿敝天地,无有终时,此其道生。”
气功分静功与动功。静功并非静止,乃是人体机能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,即所谓“外静内动”。“外静”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锻炼的一种手段,“内动”才是锻炼的目的。
动功如五禽戏、太极拳、八段锦之类,这些练功方法,亦很重视内气的活动,注重调神练气,并配合柔和的肢体活动,以达到动中求静的目的,故亦是调神摄生的好方法。
练气功必须掌握调身、调息、调心三个环节。调身就是摆好姿势,这是练功的第一步。自然的放松的姿势是练气功的先决条件。只有身体的放松,才能诱导精神的放松。调息即调节呼吸,是在姿势摆好后就开始的。调心就是静神,这是气功最基本的功夫,也是决定气功疗效的重要因素。在调身的前提下调息和调心,二者之间关系很密切,前人所谓“心息相依”,即是此意。总之,调身、调息、调心这三者在气功锻炼过程中,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,都是在意念活动的主导下进行的。通过各种特定意念活动的主导下进行的。通过各种特定意念活动的定向性和定位性的自我锻炼,能动地诱导入静,改善和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,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。
修性怡神
所谓“性”,即言人的性格和情操。人的性格豁达与否,情操高尚与否,直接影响着人的情绪变化及生理活动。因面,加强性格修养,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,也是调神摄生的内容之一。
现实生活中,高寿的人大多性格开朗,情绪乐观。相反,急躁、焦虑、忧郁和愤怒的性格,常常是产生疾病的土壤,甚或是早夭的原因。因此,中医学重视修性养生的作用。
修性养生的主要方法是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。美好的信念能产生自觉的意志行动和积极的感情,所以精神寄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均有助于修性养神,益寿延年。如书画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,它能培养愉快和平静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。书法和绘画都有着形象美,可以寄托情怀,且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。故宋·欧阳修曾以“学书为乐”。元代黄公望也“以画为寄,以画为乐”。这种美好的欢悦心情,无疑有益于心身健康。同时,书法和绘画要求目不旁视,心不他顾,强调心、手、笔的统一,将神、气通过笔端贯注于字里行间,静中取动,形神合一,从而使心神保持在一种特殊安静状态,能促进、调节大脑功能,故练书画能修性怡神,延年益寿。
其他如雕刻、音乐、下棋、集邮、钓鱼、旅游、编织等,均有助于陶冶性情,清除烦恼,都是修性怡神的有益活动。
为了节约您宝贵的时间就诊请提前预约!!! 备案号:赣ICP备2022002002号